地坑院在什么地方,河南地坑院在什么地方

ysladmin 18 0

河南地坑院建筑有什么特色?

地坑院在我们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垅东的庆阳和陕西的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的地坑是保存的较好的了。

地坑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地窖,是古代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了。

进入地坑院村落,往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金色的玉米串,红色的辣椒串子和庭院中的绿树,窑顶上的麦秸垛,这些自然的色彩在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的黄色大地上是那样的鲜艳夺目和协调统一,富有生活的韵味,体现着装饰和生活的高度统一。另外种植于路边,村口的枣树,无论是在枣花飘香的夏收六月,还是八月秋收忙种,那悠远的清香与红艳艳的大枣,都装饰着黄土窑村落。

地坑院在什么地方,河南地坑院在什么地方-第1张图片-小艾出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黄土窑洞只有一个外露的门脸,俗称“窑脸”,这唯一的立面真实的反映出拱形结构的特征和门窗的装饰艺术,不管家中经济条件如何,人们都力求将窑脸静心装饰,从最简朴的耙纹装饰,草泥抹面到砖石砌筑窑脸,再发展到木构架的装修,历代工匠都将心血倾注在窑洞这唯一的立面上。

另一方面栏马墙也是装饰的重要部分,大多用土坯或砖砌成花墙,除满足功能要求外,更注重美化与装饰,窑洞的拱形曲线是窑洞立面构图的重要元素,它与拦马墙形成对比,同时,窑院内的鸡窝等小窑洞以及不同功能的窑洞大小变化,使这些曲线在统一中赋予变化和节奏,各地窑洞的拱形曲线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有尖拱,半圆形拱,抛物线拱等,这些拱形曲线内的构图中心,则是门窗,鲜红的窗花使整体立面增添了色彩。

在中国风水理论中,很强调门的安置,因为它关系到主人的吉凶祸福,因此在确定门洞的定位和尺寸上必须讲究,按照风俗习惯讲,“宅门”是煞气的必经之路,所以要用镇符镇住煞气,所以张贴门神,放桃木剑等也成了窑洞装饰的一个特色。

地坑院在什么地方,河南地坑院在什么地方-第2张图片-小艾出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门楼入口,一直是传统民居中重点装饰的部位,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宅门”可以表现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最简朴的宅门就是地挖洞,其次是土坯门柱搭草顶,进一步是青瓦顶,富有人家则是磨砖对缝,砖墙门楼。

在地坑坑院中央挖一到30公分深,比院落边长窄2米左右的方坑,方坑内种上一丛丛绿树,鲜花,这些象征生命存在的植物,为地坑坑院带来了许多的生气和灵性,它的人文作用远远大于它的实际作用,它提示地面上行走的人别掉下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日子改善,住地坑已经变成了一种体验,但是我们应该庆幸还有这么值得回味的地方,你说是吗?

河南窑洞最多的地方?

河南境内窑洞最多的是荥阳西边的高山镇和巩义。

地坑院在什么地方,河南地坑院在什么地方-第3张图片-小艾出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河南特色的窑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居形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靠崖窑和地坑院很多。在郑州附近,尤其是荥阳西边的高山镇和巩义有相当多。从建筑史研究的角度上,康百万庄园要远远比陕西的窑洞更具价值。

河南的窑洞是依山横向而打,有别于陕西的先挖坑在坑内横向打洞,一般河南的窑洞打好后会,用当地河道特有的红石头堆砌一圈加固一圈。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势,最有特色的当属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南街的窑洞

起源

窑洞是黄土高原、黄河中游特有的文化现象。黄土世界各大洲都有,其它大陆也有,但没有别的地方像中国这样一连块63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而且从地质地貌意义上以黄土命名,是堆集起的唯一的大高原。

中国的黄土高原东到太行山东麓,西到日月山乌鞘岭,南到秦岭伏牛山北麓,北到长城。长城是黄土地的北部边沿。黄土高原横跨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和青海。犹如一张弓,而弓背恰在荥阳广武山的尽头处。大自然在荥阳的南部就形成了抬升地段,一抬升,就进入了伏牛山辖区,山阻挡了黄沙黄水的侵入,那里有的是窖洞,却不是黄土窖洞。窑洞属于穴居,自从有人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河南不如南方那样木结构还雕刻的那么细,普通的平原民居多是抬梁式木构,硬山的多些。

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红色的鹅卵石是石洞沟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它具有坚固耐用的自然特性,所以从古到今,村民建院盖房、挖掘窑洞,都离不开石头,村民普遍使用的最经济的建筑材料就是红石头。据说,房屋或窑洞墙面上垒砌的石头越参差不齐,其年代就越久远。如已被拆除的老学校,全用石头砌墙,足有一米多厚,冬天不用生火取暖,夏天不用风扇空调。其中杜甫故里就是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康百万庄园更是十七十八世纪黄土高原堡垒建筑的代表。

标签: 地坑院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