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为什么叫“山东”?原来古代的山东是指哪里呢?
“山东”的确切意义有哪些?
在古代汉语中,“山东”一词是个多义词,与现在的仅仅指山东省不同。
在古代汉语中,“山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做名词,指太行山以东地区。例如清代人王士祯在《南将军庙行》中所说:“范阳战鼓如轰雷,东都已破潼关开。山东大半为贼守,常山平原安在哉!”这里的“山东”就是指太行山以东地区。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这样注释的:“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地区的用法相对来说,在古代汉语中是最长见的。
二、做名词,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例如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上》中所说:“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这里的“山东”显然不是指太行山以东地区,而是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是以秦国所在地为判断依据的,而决不是以太行山为判断依据的。
三、做名词,指华山以东地区。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所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时,王维居住在蒲县即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这里的“山东”也有说指函谷关与华山以东地区的,但是,与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和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山东”所指是不同的。这里的“山东”主要是以华山为判断依据的。
现在的山东就是指山东省。例如老舍《天赐传》中所说:“王宝斋有四十多岁,高身量,大眼睛,山东话响亮而缠绵,把‘腿儿’等字带上嘟噜,‘人儿’轻飘的化为‘银儿’ ,是个有声有色的山东人。”
在古代汉语中,提到“山东”这个名词时,不是单单以太行山为地标的,所以,“山东”就出现了指多个不同地域的情况。因此,在阅读古代作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体会原文,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山东”的确切意义,千万不要弄错。
当然 ,还会遇到以更小的山为地标的情形,这时的“山东”当另有所指,只是所指的范围会更小一些。
山东为什么叫山东?
提到山东名称的来历,很多人会想一定是在山的东边,那就大错特错了!
“山东”这个词出现的很早,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但是,这个“山东”与现在的“山东”范围是不一样的。那时的山东泛指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面积可比现在的“山东省”大多了。
崤山是哪呢?在河南省西部,洛宁县西北,今陕西省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属于秦岭的一部分。
“山东”被明确地划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开始于南宋,正式形成于金。宋朝时,其将全国划分为15路,“路”即相当于现在的省。今日的“山东”地区属京东路与河北路。女真族占领中原后,建立了金政权,行政区划仍沿用宋朝的“路”的旧制,只是将京东路改称为“山东”,并将其分为“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东路治所在益都府,今益都县(青州市);西路治所在东平府,今东平县。
同时,“山”发生了变化,不是崤山,而是指太行山。山东,也就成为了太行山以东的区域,同理,山西则是指太行山以西的区域。
根据资料记载,在六亿年以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时进时退,当海退时,这里沼泽广布,气候温暖潮湿,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宋朝地盘相对来说比较小,到了南宋的时候,崤山已经不在宋朝国土内,所以习惯上把太行山以东的区域成为山东,此外太行山绵延数百里,规模也要比崤山大的多。到了金朝的时候,沿袭宋朝旧址,干脆就把太行山以东的区域叫做山东了。
标签: 山东地图全图高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