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潜园介绍?
晋祠潜园修建工程是晋祠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晋祠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清光绪二十八年《晋祠志·卷三·亭榭》记载,潜园在北涧河桥东北,主人号梦醒子,此园取“潜虽伏矣,亦孔之照”之义为尔。
潜园修建工程选址位于晋祠公园西北隅;真武阁南侧,在原《晋祠景区详细性修建规划》中设置为茗雨梨音景区即梨园水榭与幽竹茶社景点,景观单一,不足以承载晋祠厚重的文化,故拟将此处调整为复建一处传统园林“潜园”。此处紧邻晋祠博物馆正门,场地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本项目内各建筑为地上1-2层,仿清代风格的传统砖木结构北方园林建筑,园内有亭、台、楼、阁等景观建筑20余座,景观桥3座,总建筑面积2003.5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892.19平方米,最高建筑高度为9.0米。
潜园修建工程通过廊、墙、篱、水系等分为三个区,各建筑有机点缀其中,使潜园不仅具有传统园林的可玩可赏性,而且其重要建筑可作为展览用房,通过传统园林的园路及连廊、桥梁合理组织交通,形成别具特色的园林式展览馆。潜园修复项目不仅丰富了晋祠公园的内容,对《晋祠志》作者刘大鹏也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更好地诠释了晋祠的厚重文化内涵。
晋祠必看景点?
圣母殿
在晋祠中轴线最后隅。前临鱼沼,后拥危峰,雄伟壮观。创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四周围廊,为人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
鱼沼飞梁
在晋祠圣母殿前。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其结构为水中 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豕托桥面,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乙翼下斜至岸边。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造型逼真,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晋水源流
在晋祠内。源流主泉难老流量1.8立方米。源上建水母楼,头层三间带廊二层为三间。歇山式屋顶,内塑水母坐像及侍女。源前十孔分水,南北两渠。水温保持17摄氏度,常年不息。唐代诗人李白《咏晋祠》 诗中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昔草绿。”献殿在晋祠内鱼沼飞梁之前。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创建,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晋祠之铭并序碑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 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额书飞白体“贞观廿年正月廿六 日”。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铭文歌颂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唐皇室政权。全文一千百零三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颇有王右军书意。刻工洗炼,是仅次于《兰亭序》法帖的杰作,可谓行书楷模。奉圣祠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南郊晋祠南侧。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建为寺,今已残坏。寺北浮屠院有舍利生生塔一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 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
“宝塔披霞”
为晋祠外八景之一。金人台也称莲花台,所谓金人就是铁人和铁汉。四人铁人中以西南隅的铁人为最,是北宋绍圣四年(1097)所铸,溜光钲亮,被称为宋朝的“不锈钢”,造型独特,威武雄壮。东北隅的铁人为民国2年(1913年)补铸。
标签: 山西晋祠景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