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黄河大桥真的是德国人造的吗?
准确地讲,兰州黄河铁桥是由德国商行测绘承建,美国人充当总工设计图样,中国人参与建造并提供所有后勤。
当时在承建合同中,德国商行给出了“保固80年”的承诺,如今已经过去111年,这座铁桥依然坐落在兰州黄河上。
兰州黄河铁桥,也被称为“中山桥”,在兰州的确算得上一个著名景点,也是中外游客来兰州旅游时的必到之地。
说它是兰州的“网红桥”,一点都不为过,这座桥一头连着有千年历史的白塔山,另一头连着兰州最繁华的西关。
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中路的白塔山下,始建于1908年5月,于次年8月竣工通行,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中山桥。
这是一座四墩五孔桥,上部为梯形穿式钢桁架,由竖向钢架划分成五个长方形。桥总长233.5米,总宽8.36米。
在十多年前,铁桥还能通行小型汽车,后来因为安全原因,彻底禁止机动车通行,现在仅仅供行人与游客穿行。
下面简要讲一下兰州黄河铁桥的建造过程。
在修建铁桥之前,白塔山下是一座有500年历史的镇远浮桥。据记载,这座桥是明初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所建。
清末时期,清廷实行洋务新政,甘肃也在1905年设立了洋务总局,由兰州道彭英甲兼任总办,铁桥被提上日程。
时任陕甘总督的升允,盘算着借国外技术与设备来修建新桥,以取代镇远浮桥。
1906年,德商天津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正好游历到甘肃,双方一拍即合,德国人给出铁桥价为16万5千两白银。
随后,升允将这个差事交给了甘肃洋务总局彭英甲。同年,彭英甲代表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正式签订合同。
两年后的1908年,造桥计划得到朝廷批准。接下来是漫长而艰辛的桥料运输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了近两年时候。
在历史中,架设于黄河之上的第一座固定桥梁确实是德国人建造的。
虽然我们古代就已经有了很好的造桥技术、有了赵州桥这样的经典案例,但是想在宽阔、汹涌的黄河上造一座固定桥梁却仍旧非常困难。
以古代那种技术,就说把桥梁的支撑柱打到河底就困难之极,既没有那样的材料,也没那样的能力。
不过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没有建造固定桥梁的能力,那么人们就想办法弥补这些缺陷。
当时,人们采用的弥补方法就是建造浮桥。
这浮桥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黄河两岸打造一些沉重的支撑物做支撑,然后如同铁索桥一样用绳子把河岸两端的支撑物串联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绳索还得多加一个工序,那就是把众多准备好的木船串联起来,将木船当做浮桥的“桥柱”。
之后,在这些木船之间铺设一些木板,黄河浮桥就算是打造完成了。
这样的技术在我们国内出现的非常早,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当时的秦王为了夺取黄河对岸的地盘,专门在今天的永济市、也就是古代的浦津建造了这么一座浮桥。
然后通过这座浮桥的提供的交通便利,完成了他自己的野心。
之后在唐朝最为繁荣的唐玄宗时期,唐玄宗又再度于此地修建了一座浮桥。
我们小学课本中学习到的《黄河铁牛》,里面所讲到的铁牛以及其他铁人,就是唐朝时期黄河浮桥的支撑物,它们主要坐落在黄河两岸,为浮桥提供支撑作用。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浮桥虽然没有固定桥梁那么大的技术含量,但也给当时黄河两岸的人带来了很多便利,是古人智慧的一个很好证明,证明古人技术虽然不咋地,但智慧一点都不输于现代人。
在之后,一直到清朝末期,黄河的第一座固定桥梁这才出现。
标签: 兰州黄河中山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