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走不出陵墓,秦始皇没有死只是走不出陵墓

ysladmin 14 0

大清亡国后,为何陵墓依旧有人守护?守陵人现在还有吗?

清朝建国二百多年,一共产生了12位皇帝,分别是天命帝努尔哈赤、天聪帝皇太极、顺治帝玄烨、康熙帝福临、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历、嘉庆帝永琰、道光帝绵宁、咸丰帝奕宁、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恬和宣统帝溥仪。

他们的姓氏大家都知道就是著名的爱新觉罗,其中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死在关外,葬在关外。末代皇帝溥仪被改造成了守法公民,1967年10月17日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其余9个皇帝都葬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清西陵。

按照清朝的制度派有专人负责守护皇帝陵寝,这些人都是经过挑选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守陵大臣一般由宗室亲王充任,守陵大臣手下有守陵官员一批从正三品到正九品不等的官员,这些官员下面还有员役。

只是走不出陵墓,秦始皇没有死只是走不出陵墓-第1张图片-小艾出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人都是从事日常守护、管理、服务工作。因为封建社会的皇帝死后的随葬品都是奇珍异宝,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清政府还安排了专门的卫兵。

这些卫兵都是从所谓的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挑选出来的,他们都是从北京或者满洲专门抽调去守卫皇帝陵墓的卫兵。这些守陵卫兵的生活来源完全依靠朝廷俸禄,为了让这些人死心塌地的守卫皇帝陵墓,朝廷给他们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按月发放俸禄和生活用品,还给予他们一些特权比如终生不纳税、不承担任何劳役,还在陵墓附近为他们提供独家小院居住。

这些守陵人基本上是一生就干这一件事,而且大多数都是父死子继的一代接一代的守陵。关外的清三陵由于封闭落后,所以这些制度落实的更好,陵墓基本没有受到破坏。

只是走不出陵墓,秦始皇没有死只是走不出陵墓-第2张图片-小艾出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清朝末年,由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清朝皇帝的守陵人的俸禄和待遇也难以有效保障,守陵人内部也出现了分化,除了一小部分出于对皇帝忠诚之外,大部分人都改变了身份,脱离了守陵的岗位,有的成了土匪,有的成了各种打工者。

到了1912年清朝灭亡的时候,民国政府提出了优待清室的条例,规定民国政府派专人守护皇帝陵墓。于是清朝皇帝的陵墓开始进入清朝皇室和民国政府共同派人守护的时期,所以清朝皇帝的陵墓还有人守护。

清皇室派出的守陵人都是花钱找来的加上一些比较忠诚的前清遗老遗少,国民政府派出的守陵人是政府发工资的工作人员。

只是走不出陵墓,秦始皇没有死只是走不出陵墓-第3张图片-小艾出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着时局的发展,政局日益动乱,军阀连年混战。财政保障难以兑现,很多守陵官员——清室的守陵大臣和民国的官员——就监守自盗,倒卖清朝皇帝陵墓里的奇珍异宝。

到了1928年,清朝皇陵的守护已经形同虚设,于是遭到了孙殿英的洗劫。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这些清朝的皇帝陵墓就成了文物保护单位,由当地政府负责保护。

所以以前的守灵人也就没有了,只有文物保护人员守护这些皇帝陵墓。

谢谢邀请。

咱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大清亡国后,为何皇依旧有人守护?

古代的皇陵都设有守陵机构,有一大臣负责,下设护陵队伍,以清“永陵”为例,当初就有3000人的队伍守护。那么,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守护呢?

一,清帝退位时,民国政府有《清室优待条件》,规定皇室陵寝由民国政府派兵保护的条款,原来由清皇室负责保护皇陵的职责转交给了民国政府,民国政府的护陵队伍代替了原来的“守陵人"。

二,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皇陵都是宝贵的不可移动文物,国务院批准为“国保单位”,由文物部门负责保护。这实际上也是起到了"守陵人”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守陵人现在还有吗?

有。

一,皇陵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属国家保护单位,像文物单位等在守护皇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就属于现在的守陵人。

二,原来的“守陵人”成了现在的义务“守陵人”

清朝守陵队伍都是爱新觉罗皇家后裔组成。这些人在清亡后,原来的守陵营地演变成陵墓周围的村落,这些人深受中国"孝"文化的教化,守陵成了一种信仰,从职业守陵人变成世代相传的义务守陵人。

三,群众自发守陵

皇陵是中国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皇陵附近的群众不乏有许多有志之士,也在自觉做着保护皇陵的守陵人义务。

以下照片来自网络。


是孙殿英盗了清东陵吗?那是谁的陵墓?

谢邀。“东陵大盗”孙殿英确实盗掘了清东陵,主要是其中的乾隆帝裕陵和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关于清东陵被盗一事,后世向来是津津乐道,子渊今天和大家说说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前因后果,以及他无意中破坏的一件珍贵文物。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春,时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率部前往河北一带剿匪,路过清东陵的时候,发现那里遍地都是琼楼玉宇,修得富丽堂皇,便生出了别样的心思。正巧,奉军的一支残部正驻扎在旁边的马兰峪,听说他们也打算发掘清东陵,孙殿英便连夜带队予以剿灭。随后,孙殿英命令部队就近住下,开始谋划对前清皇陵的发掘。

▲东陵大盗孙殿英剧照

说起来,孙殿英小时候就是个混迹社会的流氓,尤其善于打点关系。凭借着在当地逐步建立起的人脉,孙殿英甚至做了一些见不得台面的生意。机缘巧合之下,他参军入伍并做了军官,数次改换门庭后最终加入国军。像孙殿英这种的杂牌部队,所获得的军饷给养十分有限,因此时常需要众人自谋生路。一向有流匪习性的孙殿英,在看到清东陵的豪华之后,更是难以抵挡这种诱惑,于是天天派人在附近搜寻知晓皇陵入口的百姓。没过多久,裕陵和定东陵先后被他找到入口,其部队对两座皇陵进行了毁灭性发掘,备受时人指责。

▲乾隆皇帝裕陵

放眼整个清朝,最富庶的时代非乾隆朝莫属。而乾隆皇帝本人又是一个颇为自恋、讲究排场的皇帝,所以在墓中陪葬有大量珍贵宝物。不过要比起奢华,他的墓葬却比慈禧太后的定东陵略逊一筹——慈禧太后在世之时就以穷奢极欲著称,对于自己死后的生活,她也早就做好了安排。

据清人笔记记载,慈禧太后定东陵有三绝,分别为金绝、石绝和木绝。在她的大墓中,仅仅是墓室的大殿,消耗的金箔就达到了四千六百两之多。在她的墓室内外,到处都能看到金雕蟠龙,而负责支撑墓葬的六十四根柱子上,更是全部盘绕了鎏金的神龙,甚至墓壁上的文字也都用黄金漆了一遍,可谓奢侈到了极点。

▲慈禧太后旧照

除了随处可见的黄金外,在慈禧太后的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上等汉白玉了——所有支撑部位都选用最上等的汉白玉精制,不光是柱子和穹顶,就连四周墙壁和地砖也统统用汉白玉砌成。除了以上二绝,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慈禧太后的棺木。其棺椁采用金丝楠木制成,这种木材结构致密、不易开裂,放置在阳光下会有金光闪现,并带有淡淡幽香,历来都是皇室御用珍品,也是帝王们制作棺木的绝佳之选。

▲金丝楠木纹路

由于砍伐过度,金丝楠木在清朝中期时已经比较稀少,乾隆皇帝为修自己陵墓只得从明十三陵之中“拆借”一部分木料,到慈禧太后在位时,金丝楠木就更加罕见了。可惜孙殿英和他的手下只知道黄金白银是好东西,拼命抢夺这些珍宝,却不知道这棺木的价值。由于急着争抢棺中财物,一些士兵竟然直接用䦆头砸下去,把这价值连城的棺木给刨得稀烂。就这样,棺椁里面的宝贝是找到了,可是他们直到离开时也丝毫没有意识到,同样异常珍贵的棺椁却已经毁在了他们手中,湮灭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

标签: 只是走不出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