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有哪些历史?
北海公园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中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
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全园占地68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它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北海开辟之传说
北海是根据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西王母传》中描写的仙境建造的。战国时还传说,渤海东面有"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山上住有神仙,藏有长生不老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方士徐福等带童男女数千人,渡海找3座"仙山",寻长生不老药,未果;便在兰池宫建百里长池,筑土为蓬菜山,刻石为鲸,长200丈。
到了汉朝,汉武帝重蹈覆辙,仍未找到仙山,于是降旨在建章宫后挖一个大水池,取名"太液池"。将挖出的泥土的池中堆了3座山,象征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
此后历代皇帝都在宫殿附近建"一池三山",北海林也是继承这个传统而建的。北海和中南还是太液池,琼化岛如"蓬菜",团城为"瀛洲",中海犀山台似"方丈"。
北海原为一片自然湖泊
辽代以前北海是一片自然湖泊,辽代把湖泊加以开凿,又在靠近湖泊东岸的地方,堆筑了一个峙立如山的岛屿。这开凿后的湖泊,就是现在的北海,湖中如山的岛屿就是现在北海中的白塔山,正式的名称是琼华岛。
从地质史上来看,这一带湖泊原是古代永定河的故道,河流迁移之后,残余的一段河床,积水成湖,并有发源于今紫竹院湖泊的一条小河———高梁河,经今什刹海(也同样是古代永定河故道的残余)分流灌注其中。
大约从很早的时候起,附近居住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利用这一区湖泊,辟治水田,种稻植荷。天长日久,终于在北国的原野上,开辟出一片富有江南风光的水乡。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北海东邻故宫、景山,南濒中海、南海,西接兴圣宫、隆福宫,北连什刹海,是北京城中风景最优美的前"三海"之首。北海是我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悠久,保护最完整的皇诚宫苑,有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园林的精化和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北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金、元、明、清数个朝代,承载着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造园艺术风格,它是凝聚着历代园林文化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 东岸濠濮间、画舫斋、蚕坛等几组庭院式园中之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既充满天然之趣,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神韵!
● 北岸自东向西有静心斋、西天梵境、澄观堂、九龙壁、阐福寺和极乐世界,五龙亭沿湖点缀,与自然山水巧妙地融为一体,一幅不露人工痕迹、宛若天成的山水画卷!
● 西岸广植花木草坪,巧妙地运用中国造园技艺中的“障眼”手法,形成一种林中有景、花下藏幽的园林氛围!
标签: 北海公园琼华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