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镇”有3个都成了繁华城市,为何有人说朱仙镇却彻底没落?
始建于春秋战后时期,后因魏国人朱亥封仙而得名“朱仙镇”在历史上曾经是八朝古都开封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郑国在朱仙镇一带屯兵筑城,取名“启封”,后因封建社会皇室的名讳之忌,以“启”同“开”之意换之,更名为“开封”。如今的朱仙镇离开封城也就二十多公里。老漁以为历史上的朱仙镇曾经有过老城(启封)开拓新城(开封)辉煌后的变迁和繁华。岳飞的“朱仙镇大捷”相当于近代作战史的“开封城保卫战”让“朱仙镇”名声大振,其势盖过开封。应该说“清明上河图”作品问世之期也是朱仙镇跻身“四大古镇”之时。如题“有人说朱仙镇却彻底没落”,从提问的“有人说”这段话来看,老漁分析提问者的初衷并没有悲观的认为朱仙镇的没落,而是曾经繁华的古代名镇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能否与时俱进继续过去的辉煌,毕竟古镇的底蕴极其厚重。人们都知道中国的四大木板年画的所在地,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更在四大年画之前,本世纪初,经国务院批准,“朱仙镇木版年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历史的更迭,城镇的衰落,运河的变迁,以及黄河改道,比起鼎盛期的朱仙镇有了些变化,但这些都不会影响朱仙镇的发展,厚重的文化底蕴才是朱仙镇牢固的根基。朱仙镇值得一游,这是老漁的推荐……
朱仙镇没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黄河的屡次决堤 漕运之利尽失
元朝定都大都(北京),开封失去了都城的地位,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启用,朱仙镇漕运逐渐开始走下坡路。最要命的是黄河的屡次决堤,惠民河也逐渐淤塞。
后来元朝派贾鲁治理黄河水患,重新疏浚了惠民河。为纪念贾鲁,惠民河改名为贾鲁河。明清时期,朱仙镇随着贾鲁河的再次通航,又开始了新一波的迅猛发展,达到鼎盛。
然而朱仙镇的命运多舛,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黄河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决堤一次,总共有六次(1841年、1843年、1868年、1887年、1889年、1901年),而朱仙镇就是受灾区。
后果也是严重的,受灾的损失暂且不说,最关键的是贾鲁河被巨量的河沙严重淤塞,已经不能再通航了,漕运之利尽失。而且在1927年的时候,重新挖掘的新贾鲁河也不再经过朱仙镇。这对朱仙镇来说才是最致命的,因为这是它繁荣的根本。
没了运河的漕运,仅依靠历史悠久的木板年画不足以继续撑起朱仙镇的繁荣。明末朱仙镇最为鼎盛的时候,全镇人口多达二十万,如今人口只有那时候的十分之一。
二、开封失去省会地位 近水楼台不再
四大名镇中,朱仙镇与其他三镇不同,其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封。从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以后,省会就一直设立在开封。当时,开封堪称中原的第一大城市。
在50年代之前,河南的省会并不是郑州,而是开封。
在清朝后期的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尤其是开封地区。由于黄河的问题,原来的水路运输线被迫改道。不仅朱仙镇,包括省会开封,同样丧失了运输优势。在省内的地位,已经被西边的洛阳超越。
清朝末期,清廷开始修建京汉铁路。由于各种原因,铁路从郑县经过。这条铁路成就了郑州的异军突起,铁路运输迅速取代了水路运输。陇海线通车之后,郑州成为了南北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建国的初期,郑州已经拥有各种商铺2000多家。此时的开封却在逐步衰落,朱仙镇自然更不必说。
1954年,河南的省会从开封迁往了郑州,从此,开封丧失了省会的地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朱仙镇的加速衰落自然更不必说。
标签: 朱仙